樂士文號

「樂士文號」教練機原機為民國12年楊仙逸擔任我國航空局局長時,自行設計完成的第一架自製機,當年8月6日試飛成功,8月9日由國父孫中山命名。

霍克Ⅲ型戰鬥機

民國25年,首架霍克Ⅲ型機於同年3月19日運抵上海,後續並成立「中正隊」(第21中隊前身),李桂丹擔任首任隊長,其後併入第四大隊。民國26年8月14日,我空軍健兒由第四大隊高志航大隊長率隊,駕駛霍克Ⅲ型戰機迎擊來犯之日本鹿屋航空隊,並以劣勢裝備及超高戰技,創下4:0輝煌戰績。

AT-6教練機

民國27年首由空軍官校採用此型飛機,民國32年新疆伊寧事件,曾以此型飛機編組成軍,擔任對地攻擊任務,民國35年擔任官校中、高級教練機,部隊亦編有該機,供作戰訓練熟飛及聯絡之用,至民國49年除役。

P-40戰鷹式戰鬥機

民國31年自美國接收,為我國抗戰後期主力機種,給予日軍致命打擊,使日軍失去在中國的制空權,於民國34年除役。

PT-17初級教練機

抗戰期間,美提供我國150架,民國31年空軍官校初級班在印度北部臘河設立分校即使用PT-17實施初級飛行訓練。36年遷返杭州筧橋,38年遷台後,空軍第3 飛機製造廠曾仿造PT-17初教一型教練機104架,空軍官校16-42期初級班在虎尾基地即以此型機實施初級飛行訓練,迄至民國47年除役。

C-47(空中列車式)運輸機

民國33年即加入本軍服役,擔任抗戰、復員、戡亂時期之運兵、空投、空運等任務,民國38年遷台後擔任空投及空運等任務,並兼負官校空運組飛行訓練之用。該型機服役時間長達50年,為我空中運輸寫出重要史頁,貢獻深鉅,至民國83年7月除役。

C-46運輸機

民國34年美軍移交180架C-46機給予我國,隨即加入本軍服役,擔任抗戰、復員及戡亂時期之運兵、空投、空運等任務,遷台後擔任大陸空投、特種作戰、遠洋、本島、離島之行政運輸及官校空運組飛行訓練之任務。民國42年空軍成立特種作戰部隊,出動C-46機空投物資及傳單。民國44年3月一江山之役,出動C-46機14架實施密支作戰。民國47年台海戰役期間,C-46機在敵綿密砲火下圓滿達成對金門空運或空投補給品任務,表現卓越,至民國58年除役。

B-26侵入者式空投機

我空軍第34(黑蝙蝠)中隊於民國43年3月開始使用拆除武器之B-26型機執行台海偵巡、敵後電子反制、偵察及空投等任務,直至民國49年除役。

P-47霹靂式戰鬥機

民國35年美軍移交我軍,替換老舊P-40戰機,用於對日作戰,主要擔任護航和要地防空任務,並曾擊落性能較優之米格15機,於民國49年除役。

P-51野馬式戰鬥機

民國33年抗日戰爭末期自美軍接收,主要擔任對地密接支援及戰術轟炸,為日軍零式機之剋星,戡亂期間並屢立戰功,於民國42年除役。

AT-11高級教練機

該機於民國39年加入本軍服役,供空軍官校28期至41期學生高級飛行訓練使用,至民國47年12月除役後,交由遠東航空公司改裝成運輸機使用。

F-84雷霆式戰鬥機

民國42年自美軍接收使用之噴射戰鬥機,使本軍進入噴射機時代,曾於臺海戰役中創造擊落多架米格機之紀錄,於民國53年除役。

T-33A(射星式)噴射教練機

民國42年加入本軍服役,擔任部隊噴射機換裝任務,46年配賦官校高級飛行訓練用,為本軍使用時間極久,貢獻甚鉅之機種,至民國75年除役。

RF-101A(巫毒式)偵察機

我空軍於民國48年正式使用配有KA-1及KA-2照相機之RF-101A擔任空中偵察任務,為本軍首次使用超音速噴射戰術偵察機。我空軍第6大隊第4中隊最先使用此型機擔任對大陸偵察與偵照任務。其後移交第12中隊,繼續使用至民國57年除役。

P-2V-7U海王星式電子偵察機

民國46年我國開始由美國引進P-2V長程巡邏機,翌年,空軍第34中隊B-17機汰除,換裝P-2V機,執行大陸偵察任務,對於掌握中共軍事部署與動態,貢獻至大。民國50年至52年P-2V機執行深入大陸偵察任務被中共擊落多次,迄至民國53年美方再以P-2V-7U機提供我國,以加強防衛與偵測能力,機內配備響尾蛇飛彈4枚,並有偵測核子彈爆炸之空氣採樣器兩具。該機使用至民國56年除役。

T-28A(啄木鳥式)教練機

民國49年加入本軍服役,供官校初級飛行訓練之用,59年部分系列機改裝為馬力較大,螺旋槳為三葉之T-28D,至民國67年除役。

C-123(供給者式)運輸機

民國52年3月,我空軍獲美國移交參加越戰C-123B型機五架,交由34中隊使用。民國53年6月8日,該機首次進入大陸,擔任對大陸空投任務。

F-5自由鬥士式戰鬥機

民國54年加入本軍服役,同年12月撥交部隊使用,執行臺海防衛任務,奠定本軍使用F-5系列戰機之基礎,於民國76年除役。

F-86軍刀式戰鬥機

民國43年獲得,民國47年臺海九二四溫州灣空戰,首創以響尾蛇飛彈擊落6架米格17機紀錄,另以機砲擊落6架敵機之戰機,於民國59年除役。

F-100超級軍刀式戰鬥轟炸機

民國49年加入本軍服役,執行防空、偵巡、掩護、出擊等任務,為世界上第一種平飛時能以超音速飛行之噴射機,於民國73年除役。

RF-101A偵察機

全世界首架具有水平飛行時速超過1600公里的戰鬥機,因使用需求而改為單座偵察機,將雷達與武器改裝成照相器材。因本身無裝配武器,遭受攻擊時僅能仰賴飛行員精湛飛行技術及飛機1.85馬赫的速度閃躲。

F-104星式戰鬥機

自民國49年以來防衛臺海領空安全達38年,主要擔任高空攔截任務,並曾於臺灣海峽空戰獲得擊落中共米格19機2架之戰績,為空軍進入倍音速時代之始,於民國87年除役。

C-119(空中車廂式)運輸機

我空軍於民國47年10月28日由美國撥借16架,48年7月1日正式接收,此機取代C-47除役後之運輸任務。自加入本軍服役後,曾先後擔任運輸、空投、空降、搜救及人造雨等任務,為我空軍運兵部隊主要機種,任重道遠,貢獻至偉,至民國86年除役。

B-720(中美號) 空運機

民國60年12月5日,我空軍向美國西北航空公司購得,並自61年起服役,擔任總統座機定名為「中美號」,並以零缺點的光榮紀錄,圓滿完成專送總統、政府高級首長及世界各國元首任務共306次,其中有7次國外專送任務,至民國80年9 月27日零時正式除役。

C-118(舉重霸王式)運輸機

我空軍於民國55年撥交專機部隊使用,以執行專機與行政運輸等任務為主,至民國78年12月除役。

S-2A(追蹤者)反潛機

民國56年我空軍向美國購入此S-2A型機10架,並成立反潛機中隊,負責台海之偵潛及攻潛任務,至民國83年除役。

HU-16(信天翁式)水陸兩用機

我空軍自民國57年使用該機擔任近海巡邏、救援等任務。性能優異,可連續實施12小時低空搜索飛行,對海面救難工作幫助極大,並可擔任反潛偵察或海面巡邏等任務。至民國76年除役。

T-38(利爪式)教練機

民國61年越戰期間,我國空軍應美國要求移交50架F-5A/B給南越空軍,而美國則移交21架T-38A教練機給我空軍作為過渡訓練機種,以彌補戰機數量不足,這批T-38A一直使用到74年才還給美國。民國84年我國空軍為了解決飛行員飛行訓練時數不足的問題,又再度向美軍租借40架T-38A(租期3年)部署於東指部花蓮空軍基地的第8戰鬥機大隊,作為戰機換裝、空地戰術專精及儀訓班資淺領隊前置訓練用,使得原本擔任這項訓練任務的F-5E/F能調往第一線擔任戰備,彌補新一代戰機換裝前的戰力空隙,至87年還給美國。

T-CH-1中興號攻擊教練機

民國65年即加入本軍服役,擔任官校59至66期學生初級飛行訓練(型號T-CH-1),民國74年5月起改裝為攻擊機,撥交443聯隊30架,擔任海峽偵巡任務至民國87年除役。

PL-1(介壽號)教練機

民國58年3月1日月起交官校做為學生初級班感覺及鑑定飛行教練機,由官校51-63期使用,至民國71年除役。

AT-3(自強號)教練機

AT-3型機於69年7月17日第一架出廠,命名為「自強號」,9月16日試飛成功。民國74年5月17日撥交空軍軍官學校換裝,民國76年正式由空軍官校67期乙班飛行學生作高級飛行訓練使用,以取代T-33型噴射教練機迄今。

C-130H力士型機

該機於民國75年陸續加入本軍服役,擔任台海偵巡、本外島空投、空運、國內外專機均有卓越績效,近年更因地球暖化造成氣候遽變,各種複合式天災頻傳,災區所需物資之運送均由此型機完成任務。

S-2E反潛機

民國65年即加入本軍服役,主要負責台海之偵側、識別、追蹤及摧毀敵人艦潛任務為主,由反潛中隊使用至民國82年5月3日全數交廠改裝為S-2T(S-2T機88.07.01日移交海軍)。

S-2T反潛機

本機於民國74年接收服役至民國104年4月27日除役,捍衛臺海達30年,服役期間多次執行漢光、華統及僑泰演習及歷次海鯊、海獵、聯興等操演任務,其中於民國83年5月25日的漢光10號演習期間,在距離臺南安平外海12.5浬處偵測到中共「R級」潛艦,隨即與我海軍艦隊執行聯合反潛獵殺任務。

O-1G(獵鳥犬式)空中管制機

我國為加強空中管制能力,於民國60年使用該型機,成立空中管制機中隊,擔任前進空中管制及近海巡邏等任務。O-1G除能近距離偵巡管制外,亦具有攻擊性能為一靈巧而有攻擊力之小型空中管制機,適合前進基地短場起降需要,越戰期間,於密接支援作戰中,表現卓越。 民國71年台南基地仍有17架,擔任空中管制及沿海巡邏等任務,至民國74年正式除役。

E-2K鷹眼2000型預警機

本機種主要任務為執行全天候空中早期預警任務,強化防空作戰低空偵測效能,另可執行戰場管理、空中救災指揮管制、通信中繼與海空聯合截擊等任務。戰時陸基雷達陣地遭破壞時,可立即彌補雷達偵測涵蓋,接替攔截管制任務,確保防空作戰任務遂行。 E-2型機配備被動偵測系統(PDS),可偵測敵電子參數,並判斷目標物,有利作戰任務之遂行。具備空對地與空對空數據資料鏈路系統,為國軍空中作戰指揮重要平台,可增進國軍聯合作戰能力。為一可全天候執行戰備任務之預警機。

S-70C-1A救護直升機

平日擔負搜救、傷患後送及運補任務。執行88年921震災、90年7月30日桃芝颱風救災、91年7月9日元勝二號大陸漁工船失火搜救,98年8月8日八八水災撤離災民、運補,99年凡那比、梅姬颱風緊急救援等重大任務,均圓滿完成。

B-737-800總統及外國元首座機

於民國89年2月8日接收開始服役,擔任總統及外國元首座機,迄至現今。 90年至93年執行敦邦外交任務、95年9月份執行群峰專案任務、95年11月份執行APEC會議(越南)任務、96年9月份執行APEC會議(澳洲)任務、99年6月份執行展鵬專案任務,各項座機任務順遂圓滿。

T-34C型教練機

該機為三螺旋槳、低翼教練機,配有前後縱排雙座艙雙操縱系統,俾供飛行訓練之用;落單飛時只能在前座艙駕駛,該機又名良師型教練機。 我國空軍民國74年5月由美採購44架作為空軍官校基本組學生初級飛行訓練之用。

UH-1H直昇機

民國59年12月14日,第一架合作生產的直升機在台中航空工業發展中心製成出廠。是日,舉行移交典禮,由空軍總司令陳衣凡上將移交陸軍總司令于豪章上將。此後,我陸軍增加「空中奇兵」,其戰力大為提升。

P-3C型反潛機

具備全天候反潛作戰能力,作戰半徑達500浬,留空時間 12小時以上,可遂行大區域、長時間之反潛巡邏、監控與制壓;並具自衛式電子戰、攜帶反潛魚雷、攻船飛彈、水雷、大量聲標佈放、紅外線偵測系統及空用照像裝備等能力。

UH-60M黑鷹直升機

UH-60M「黑鷹」直升機是61年按照美國陸軍的要求進行設計,由美國西科斯基飛機公司生產的雙渦輪軸發動機、單旋翼直升機,是從西科斯基S-70直升機發展而來的一種中型通用及攻擊直升機。UH-60M是後續「升級版」機種,改良為寬旋翼系統,配備更強大的T700-GE-701D型引擎和最先進的電子設備、飛控系統和導航系統。 在98年發生莫拉克風災,政府決定將當時尚未交機的黑鷹直升機先撥15架給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,強化該隊救災能量,之後,又因空軍救護隊所使用的S-70C海鷗直升機服役多年,有汰除必要,於是再撥15架給空軍救護隊使用。

F-16戰隼式戰鬥機

民國81年我空軍向美購得,於民國86年4月起陸續飛返國內,並於民國87年3月起成軍服役,具有全天候對空、對地作戰能力。

幻象2000戰鬥機

由法國達梭公司完成發展的幻象 2000-5 戰鬥機,其性能極為優越、配備精良。民國81年底,我國即向達梭公司購買60架幻象 2000-5 戰機,成為全世界第一個使用此型戰鬥機的國家,法國及其他國家並於後相繼購買。

F-CK-1經國號戰鬥機

我國首架自行設計製造之高性能戰鬥機。民國77年12月第一架原型機出廠,次年5月首次試飛成功,並於83年起陸續撥交空軍服役。連同原型機,共計生產137架。

勇鷹號教練機

空軍、中科院及漢翔三方合作,以IDF經國號戰機為基礎研發的高級教練機。勇鷹號從整機外型設計分析、風洞吹試、藍圖繪製、結構測試、地面整合測試、飛試驗證、部分系統件開發、生產製造組裝、地面輔助訓練系統到整體後勤支援系統,皆由國人自主完成,重新厚植臺灣航太工業人才鏈。